浙江省种质资源 浙江省2000余份种质资源得到收集保护(图)

  高产的杂交水稻“甬优”系列、高含油量的“双低”油菜“浙油”系列……这些享誉全国市场的农作物品种,你或许比较熟悉,然而你可能不知道这些品种其实是从千千万万种质资源中发现优异基因,通过杂交等技术选育出来的。近日,记者从浙江省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工作培训班上获悉,“十二五”期间,浙江省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收集了2000多份种质资源,入库(圃)保存1192份,繁殖更新种质资源529份、鉴定评价和保护种质资源103份,分发优良种质资源100多份,创新种质资源26份。

  同时,利用地方优势种质资源材料育成“甬榨5号”“台丝2号”“台丝3号”“甬甜8号”“甬越1号”等多个农作物新品种,累计推广面积近130余万亩,助农增收近20亿元。通过对种质资源的深度挖掘,浙江省在籼粳杂交水稻、常规早晚稻、油菜、番茄、花椰菜、豇豆、浙八味中药材等作物品种选育能力上位居全国前列,育成的高产杂交水稻“甬优”系列、高油量的“双低”油菜“浙油”系列品种享誉全国。

  种质资源又称遗传资源,是指农作物亲代传递给子代的遗传物质,它往往存在于特定品种之中。如古老的地方品种、新培育的推广品种、重要的遗传材料以及野生近缘植物,都属于种质资源的范畴。种质资源是选育植物新品种的基础材料,是育种的物质基础。有专家指出,未来农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种质资源的挖掘和有效利用,谁占有数量大、种类多的种质资源,谁就有希望在未来农业生产中做出贡献并占有创新主导权。

  浙江省种子管理总站相关负责人说:“在种质资源中,蕴藏着许多宝贵的基因,这是一个巨大宝藏。但具体有哪些优异基因可供我们使用,还不是很清楚,如果不加以保护、挖掘的话,资源可能就会流失,甚至永久消失。发掘种质资源中的未知基因,将有可能对农作物生产、病虫害防治等产生重大影响。因此,我们要把种质资源保护好,把有用的基因挖掘出来,加以开发利用。”

  浙江省种质资源保护工作始于上世纪90年代,省、市、县三级联动开展,涉及粮油、蔬菜、茶树、果树、桑树、食用菌、药用植物等种类,已建成西湖莼菜、水生蔬菜、马铃薯、薯芋类等种质圃4个,果树、茶叶、中药材小型种质圃15个;并建立了入库种质资源特征特性数据库和信息查询平台,使部分地方特色品种、濒危物种得到有效保护。在已收集保存的地方特色老品种中,一些经济价值较高的品种已进行产业化开发,并形成了一定产业规模。据不完全统计,乌皮青仁大豆、处州白莲、龙游小辣椒等地方特色优势资源已成为当地产业化开发的重点,累计种植面积104.4万亩,产品总产量264.98万吨,农民增收14.3亿元,企业增收1.95亿元、出口创汇680多万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