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产业“混搭”促融合(图) 辽宁军民融合产业园

  “以前都是我们想着啥时候能去城里转转,现在好,城里人都往我们这跑。”家住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县石庙子村的杜善香看着自家修葺一新的小院,别提心里有多美。让她和85岁老母亲喜笑颜开的,不仅是装修没花自己一分钱,还给他们带来一条财路:借助当地力推的田园民宿项目,通过出租闲置房屋,她家去年光租金就净赚7000元。

  国庆节期间,笔者走进杜善香的庭院,看到碎石曲径间,几片菜地色彩鲜亮、错落有致。刚想进主屋,却被门口的工作人员善意提醒道,三间客房都已经有人入住,不方便参观。出院落,斜对面不远处,一块“行走的稻田博物馆”标牌分外显眼,园外停着不少外地牌照私家车,游人三三两两在稻田观光道上骑行,地头的“庄主”牌意味着稻田已经有人“认养”。据介绍,通过田间的摄像头,住在城里的“庄主”可以随时在手机App上查看自己名下水稻的长势。

  “我们的想法就是,把游客变成顾客、顾客变成游客,让城里人既能在这儿玩得放松,又能回家吃得放心。”稻田管理方一名工作人员介绍,通过融合稻田艺术景观、配套咖啡厅、书吧、驿站等设施,大洼县打造的“稻田慢行系统”越来越受欢迎,“认养”稻田订单也越来越多。

  就在不少地方学习盘锦“稻田养蟹”经验时,当地又悄然升级推广“稻、蟹、泥鳅鱼、埝埂豆”立体生态高效种养模式,从而实现“一水三养、一地四用、一季四收”。据测算,一亩稻田可创收2500元以上。

  这是辽宁发展“混搭”农业——融合观光旅游农业、生态农业和“互联网+农业”等发展模式——的一个缩影。实际上,不只是盘锦,在沈阳沈北新区兴隆台锡伯族镇,一个名为“稻梦空间”的创意农业产业园也颇受青睐。从观光塔顶俯瞰,巨幅《大闹天宫》《芈月》等“3D稻田画”惟妙惟肖,园区内观光车来回穿梭、游人如织。

  “去年,我们接待游客15万人次,今年从目前的情况看,突破20万(人次)应该没问题。”走在葡萄小径上,园区总经理赵爱军说,附近农民通过土地流转的收益和在园区务工,收入比以前高多了,自然也不用非得再去外地打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