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云军建成山东省首个葡萄博物馆(图)】 山东省博物馆开放时间

  日前,一走进葡萄大观园,记者就看到“葡萄大王”昌云军忙得不可开交。原来,他正忙着设计自家葡萄博物馆里的葡萄酒吧。9月1日,青岛大观园葡萄文化博物馆在平度市大泽山正式开门纳客。这是全省首个葡萄博物馆。

  与葡萄结缘30年,山东省鲜食葡萄研究所所长昌云军已然把传播葡萄文化、普及葡萄栽培技术当做了自己毕生的使命。

  要让葡萄文化代代相传

  “传播知识,弘扬文化,迎接挑战,追梦远航”,一走进这家葡萄博物馆,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它的办馆宗旨。

  投资建葡萄博物馆并非昌云军一时的冲动,2008年,在葡萄大观园建设伊始,昌云军和社员们就在办公室里面配套建设了一座小型葡萄博物馆。这个小博物馆虽然简陋,但是开放后,游客络绎不绝,尤其受青少年的青睐。

  后来,有游客反映,这个小博物馆越来越不过瘾,难以承载整个大泽山的葡萄文化,何不建个大一点的呢?于是,蛰伏7年后,2015年5月份,昌云军投资2000多万元将葡萄博物馆进行了改建,将其面积扩大到了700平方米。2016年9月1日,历时近一年的筹备,这家博物馆终于揭开了神秘面纱。

  记者在此看到,这家葡萄博物馆新馆共分五大板块,有动态部分、实物部分、摄影书画、葡萄酒文化等内容,还建设了一个小型酒吧。昌云军的足迹遍布意大利、西班牙、瑞士、美国等世界葡萄产区。他把从这些地方看到的跟葡萄相关的书籍、字画、陶瓷、生产工具等全都搜集到中国来,放到了这家博物馆。这家博物馆集纳了他30年的心血。

  “建博物馆虽然花了不少钱,可自建馆之初,我们就决定把它当做一个公益课堂,对世人进行葡萄文化的科普教育,面向全社会免费开放。”昌云军说。

  要让葡萄技术传遍四方

  与众不同的是,这家博物馆还展示了各种葡萄的生产工具。记者看到,这里有防鸟网、紧线机、割草机、浇地管、葡萄扣、绑葡萄机、果树剪、嫁接刀等等。

  “这些工具都是生产力啊。”昌云军感慨。之所以把它们特意展示出来,昌云军就是让全国各地的葡萄种植户和农民合作社改进生产方式,提高生产效率。

  在第一个展厅,记者看到,这里既有葡萄领域的各种专业书籍,也有昌云军自己写的书,比如《葡萄无风险栽培技术》、《葡萄现代栽培关键技术》、《新疆葡萄科学栽培技术》、《美国红提葡萄栽培图册》、《葡萄新品种新技术》、《中国大泽山葡萄》等专著。他参与编写的《无公害果园首选农药100种》、《新型肥料无风险使用100条》、《葡萄最新实用栽培技术》等书也在展出之列。昌云军多次到全国各地讲课,传经送宝,受到果农的拥戴,受到政府的表彰。

  “让葡萄技术传遍四方是我最初的想法。到外地讲课时,看到很多农民因技术不当而导致葡萄园减产时,我的心里就很难过。”昌云军说。

  让大粒无核葡萄走进寻常百姓家

  在第三个展厅,记者看到,这里展示了各种葡萄品种,既有早霞玫瑰葡萄、晨香葡萄,又有金手指葡萄、东方之星葡萄等。然而,他大力推广的,就是大粒无核葡萄。这是他经过多年的探索,在与意大利和美国的合作下,通过一系列的杂交试验,逐步培育出来的,也是他独家推出领先世界的无核葡萄新品种——鲜葡一号。这个品种自然无核,果粒硕大,硬脆,极早熟,耐运耐贮,挂果时间长,销售时间可达两个多月,是个难得的全新品种。

  “有核葡萄是有危险的,孩子容易被卡到。在美国,很多州要求必须种无核葡萄。”昌云军说,“大粒无核葡萄把供给种子的营养全都供给了果肉,所以风味比较好,吃起来也很方便。”他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鲜葡一号有望成为我国的主栽品种。

  据考证,大泽山葡萄有两千多年的栽培历史。作为在大泽山脚下长大的山东省鲜食葡萄研究所所长,昌云军说,他最大的梦想就是让大泽山和中国葡萄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