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江西老区进行时(图)|江西精准扶贫网

  摆脱贫困是“十三五”规划确定的脱贫攻坚目标,事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民生改善、国家长治久安。打赢精准扶贫攻坚战,是党和政府对人民的庄严承诺。如今,精准扶贫在各地全面推进,改革创新,先行先试,正形成有利于激发贫困地区振兴发展活力的“造血机制”。

  井冈山——革命老区,令人注目的精准扶贫主战场。日前,记者在此走访,耳闻了江西举全省之力扶贫攻坚的故事,目睹了总书记牵挂的神山村面貌巨变的奇迹,见证了老区人民奔小康的心气儿。

  驱车绕过黄洋界接二连三的急弯,在群山深处,终于见到了传说中的“神山村”。这是茅坪乡最贫困的村庄,曾因山高坡陡、信息闭塞、人烟稀少,全村54户231口人大多外出务工,常年留守的老弱村民仅有30多人。今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的到访,不仅让其声名远播,还带来了精准扶贫万象更新的“神气”。现如今,村里人气兴旺:青壮年劳力返乡务工,有专长技能的村民回家创业,爱心人士送来帮扶物资,各地干部也慕名而来参观取经,追寻习总书记足迹的红色旅游更令这里车来人往。

  神山村的嬗变,堪称精准扶贫中国故事的一段佳话。故事的开头起于习总书记在神山村对扶贫工作“要因户施策、因人施策,扶到点上、扶到根上”的叮嘱,以及“在扶贫的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的承诺。这让各级干部铭记于心、付诸于行,随之而来的是红色土地上打响的精准扶贫漂亮仗。

  各级政府谋实策

  去年底,江西省委曾向中央立下“军令状”:确保到2018年,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井冈山市等有条件的革命老区贫困县率先实现脱贫摘帽;确保到2020年,现行扶贫标准下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

  一年间,以井冈山革命老区为代表的江西省精准扶贫攻坚战如火如荼。全省上下围绕产业脱贫、保障脱贫和安居脱贫“三条主线”,着力实施产业发展、就业、易地搬迁、危旧房改造、村庄整治、基础设施建设、生态保护、社会保障、健康和教育等“十大扶贫工程”。临近岁末,一系列扶贫战报和利好新政纷至沓来:

  省金融机构加大了对贫困人口聚集区,特别是25个贫困县(市、区)在道路交通、饮水安全、电力保障、危房改造、农田水利、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的金融支持力度,积极做好对贫困地区特色农业、农副产品加工、旅游、民族文化产业等优势产业的金融支持,加大对贫困户和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

  省人社厅出台《江西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精准扶贫行动计划》,“十三五”期间将大力实施就业促进、创业扶持、社会保障等“五大扶贫行动计划”,采取20条政策措施帮助全省200万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奔小康。

  省交通部门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发挥交通扶贫攻坚基础支撑作用实施方案》,将扩容16条高速公路,新建两个机场,改善贫困地区交通出行条件,实施范围为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和特困片区58个县、全省2900个贫困村。

  网络和电信部门全面施行“网络覆盖工程、农村电商工程、网络扶智工程、信息服务工程、网络公益工程”等网络扶贫工程,加快贫困地区互联网建设,推动贫困地区电商扶贫再上新台阶,探索推广电商精准扶贫脱贫新举措、新模式。

  省政府发挥红色资源优势,在去年对21个旅游扶贫试点县各资助100万元的基础上,加大红色旅游扶贫力度,建成一批在全国有影响力的红色旅游景区。今年,江西红色旅游预计接待人次14311万人次,同比增长18.27%。其中,井冈山接待红色经典培训旅游人数10.2万人,同比增长50.1%。

  “用井冈山精神建设好井冈山”。处于江西省扶贫攻坚最前沿的井冈山市,肩负着率先脱贫摘帽的重任。市委市政府不辱使命,向全省人民庄严承诺:确保在2016年底实现井冈山市脱贫摘帽,率先完成脱贫任务。他们凝神聚力、志在必得,以井冈山精神发奋决胜全面小康,为打造“富裕美丽幸福的江西”树好精准扶贫标杆。

  为了实现井冈山市率先脱贫,井冈山所在的吉安市全力引领精准扶贫,在政策、物资、技术等方面不吝支持,给予强力保障。据悉,仅政府用于神山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就达上千万元。日前,吉安市还通过市财政筹集5亿元设立风险缓释基金,撬动40亿元银行资金设立“产业扶贫信贷通”专项贷款,将用于发展井冈蜜柚、绿色蔬菜、高产油茶、茶叶烟叶、珍贵楠木、竹木花卉、电商、光伏、乡村旅游等扶贫富民产业。

  精准扶贫做实功

  精准扶贫,重在对贫困对象精准识别,贵在分门别类精准施策,严在对扶贫对象精准管理。为此,江西省扎扎实实地迈出“三大步”。首先,对全省2900个贫困村、200万贫困人口的现状进行精准识别,摸清人口规模、分布范围、居住条件、致贫原因、脱贫需求等;其次,确定了通过发展产业脱贫94万人、转移就业脱贫54万人、兜底保障脱贫35万人、易地搬迁脱贫17万人的扶贫方案,并由各级党委、政府集中选派2900名党员干部到贫困村担任“第一书记”,帮扶贫困农民致富;最后,从严实施精准管理,对25个贫困县领导班子和党政主要负责人实行专项考核,督促其真抓实干,并建立贫困退出机制,严格评估、验收,确保脱贫质量,杜绝弄虚作假。

  采访中,神山村党支部副书记彭展阳向记者详述了精准扶贫的“神山做法”。在省市县乡组成的11人扶贫团指导下,村里将21户61名贫困群众分为红卡户(特困户)和蓝卡户(一般贫困户),对症下药,分类施策:一是实施产业扶贫,改造毛竹林4500亩,成立合作社种植黄桃120余亩、茶叶200亩,指导11户养殖黑山羊,引导部分贫困户到工业园区务工;二是实施安居工程,改造危旧土坯房,确保贫困户住上安居房;三是实施兜底保护,为21户贫困户低保提标,代缴新农合和新农保等。

  提起神山村倚重的产业扶贫,茅坪乡党委书记刘晓泉如此诠释:“我们把脱贫与弘扬井冈山精神相结合,发动群众自力更生,搞有实效、可持续的产业扶贫!”他深有感触地告诉记者,过去的“输血式”扶贫不治本,必须增强“造血”功能!我们把社会捐款变成“不送现金送股金”,将扶贫资金投到产业上,年终再以分红的方式让贫困户受益。于是,就有了村民带田入股、靠劳动挣钱、年终参与分红,即“户户当股东,一户不落下”的扶贫新模式;就有了21户入股井冈红茶和黄桃产业的贫困户今年户均分红3000元的可喜收入。

  自力更生见实效

  红色基因今犹在。习总书记江西调研不到一年,精准扶贫的战火已经灼热了这片红色土地。从中央到基层,党政干部真抓实干见成效,不但温暖了老区人民的心,也点燃了全省农民自力更生奔小康的激情。

  统计显示,前3季度,江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2%,增幅居全国第11位、中部六省首位。农民的腰包鼓了,获得感油然而生,仅从全省存款增速排名全国第四位、中部六省第二位,即可管窥一斑。

  获得感来得如此真切,神山村农民体会最深。

  为改变山村落后面貌,今年政府不惜重金,全面实施了民居改水改厕、污水统一处理、住宅“穿衣戴帽”、道路硬化拓宽、宽带网络入户等惠民工程。昔日形式各异的破旧民宅转眼间大变模样,幻化成白墙红顶、风格统一、错落有致的山庄美景。

  习近平总书记走访过的红军烈士后代左秀发家,竹木加工制品格外畅销,沾精准扶贫的光,家庭收入大幅提升。老人笑盈盈地指着墙上的蓝卡让记者看,上面记载着他家今年收入3.086万元,比上年增长了八成。“现在生活好了,我很满意哟!”一句话由衷地道出了幸福感。

  追寻习总书记足迹探访今年神山村的红色旅游,带火了当地的“农家乐”。今年6-7月份,神山村接待游客超过3万人次,从事旅游业的农户发展到12家。小山村游客络绎不绝,自产的红茶、黄桃、糍粑、竹制品成了“招牌货”,经营“农家乐”的7个贫困户全年平均增收约2.2万元。

  “今年神山村贫困人口平均收入七八千元,已经远远超过国家贫困标准线。”看着贫困群众的生活好起来,茅坪乡党委书记刘晓泉如释重负,满怀喜悦地告诉记者,“总书记对我们有要求,我们已经做到率先脱贫,省里和国家有关部门马上要来验收啦!”

  脱贫摘帽,神山村交卷了,井冈山正冲刺,江西省仍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