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全面禁烧为首都一片蓝天贡献力量|秸秆禁烧工作方案

    根据环保部环境卫星秸秆焚烧遥感监测情况通报以及北京市农业、城管、环保等部门的共同复核确认,截至目前,北京市域范围内未发现焚烧农作物秸秆现象。北京市自2015年,已连续两年农作物秸秆露天焚烧“零火点”。经过不断地努力,各地区都已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监管机制和体系,根据本地区的实际,因地制宜探索出了比较成熟的秸秆综合利用途径模式,为实现农作物秸秆全面禁烧和综合利用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购机补贴“加码”生态环境,秸秆利用有手段

    在北京怀柔山区,最让秸秆综合利用企业头疼的是秸秆收集问题。秸秆价值毕竟不高,而收集秸秆则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是一笔不小的投入。为鼓励服务组织和养殖企业收运秸秆,2016年,怀柔区利用各级财政相关政策资金,对采用不同机械作业方式收运秸秆的服务组织给予不同的作业补贴共计281万元。同时,利用购机补贴等政策,大力发展秸秆回收、加工设备,引进秸秆压捆机、秸秆回收机、秸秆膨化机生产线等机具共计102台(套),补贴金额达457.67万元。

    为了支持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北京市农业局在落实今年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时,继续将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机械作为2016年农机购置补贴重点,实行全面敞开补贴,共购置秸秆处理和加工机械等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相关机械310台(套),涉及补贴资金2228万元;另外,还安排深松作业补贴达580万元,为全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提供了装备支撑和政策支持。

    在市级补贴资金向秸秆综合利用倾斜的同时,各区也开始发力,围绕保障农作物秸秆禁烧和实现全面综合利用,积极利用市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和市新农村建设秸秆禁烧专项奖励等资金,加大对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机具和作业补贴力度。2016年,大兴区投入600万元为各镇配备秸秆处理和加工设备121台(套);顺义区安排资金1820万元用于试点菜田废弃物回收循环利用和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密云区安排区财政补贴资金47.32万元用于购置灭茬旋耕机、秸秆粉碎机等秸秆处理机具57台,安排118.09万元用于秸秆处理作业补贴。据初步统计,2016年,各区财政共投入4200余万元用于秸秆处理和综合利用。

    调结构取得新突破,山区农民不再为秸秆处理发愁

    调整山区种植结构,由粮食作物改种经济作物或花卉、果林等产业,既可配合沟域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又可从根本上解决不能机械作业的山地秸秆禁烧难题。为此,市农业管理部门提出,2016年相关地区要继续加强山区半山区秸秆处理难点区域的种植结构调整,通过调减粮食作物,改种经济作物和蔬菜、花卉等措施减少秸秆总量,减轻禁烧难度。

    在怀柔区长哨营、喇叭沟门等乡镇,去年还在种植的玉米田今年改成了特色蓝莓、果园、景观花卉等品种。

    据怀柔区农委工作人员介绍,2016年,怀柔山区禁烧难点区域的琉璃庙镇、汤河口镇、宝山镇、长哨营乡、喇叭沟门乡等乡镇,大幅度调减玉米种植面积,种植结构调整了1.56万亩,调减比例达82.1%,大大减轻了今秋到明春的秸秆禁烧难度。密云山区围绕种植结构调整,退出玉米种植,大力发展谷子、甘薯等经济作物,2016年共计发展4万亩,调整比例达到85.8%,调整地区的收入也比种植玉米有了提高,达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良好统一。门头沟区也通过出台景观植物种植补贴及风沙源种草项目,玉米种植面积比2015年减少7958.53亩。平谷区种植结构调整更是完成了100%。

    2015~2016年两年,全市针对13.5万亩不适宜机械作业的秸秆禁烧难点区域,共调减山区半山区玉米种植面积9.8万亩,调整比例达到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