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农业大学草莓园 用知识产权种草莓的农业园(图)

  “我这草莓园与其它的草莓园不同,运用的是标准化的种植技术,还受到知识产权保护。”2月24日,沙坪坝区西永街道劳动村生态草莓园的主人周来国,指着大棚里红彤彤的草莓告诉记者,“我的这些草莓,有巧克力味的,还有苹果味、芒果味的。”

  记者注意到,50余亩的草莓园里,有40余个草莓大棚,里面分别种着红颜、久久红、晶瑶、章姬、越心等品种。走进不同品种的棚里,就能闻到不同的清香味。

  带着知识产权的创业者

  40多岁的周来国不是重庆人,他来自全国草莓之乡的浙江省建德市乾潭镇。“在我的家乡,像我这样带着技术到全国各地种植草莓的乡亲,已有数十人。”他说。

  周来国说,他的家乡乾潭镇,种植面积在20亩以上的业主,都由政府进行登记,并加入由浙江农科院提供技术和品种保障的草莓协会。这个协会已经有一套成熟的生态种植技术,什么时候施啥肥,施多少等,都有严格的要求。而这些技术规程,都具有知识产权,是严格保密的,会员不得向外泄露。

  对于带着这些知识产权到全国各地种植的会员,也享有由浙江农科院的专家进行专业指导的技术。会员在外种植时遇到啥难题,可在网上与专家联系,接受具体指导。

  与众不同的种植方式

  记者仔细观察了周来国的生态草莓园,发现这里种植草莓的方式,确实与众不同。

  大棚里养有蜜蜂,这在其它草莓园里是见不到的。

  周来国告诉记者:养蜜蜂有两个作用,一是通过蜜蜂,为草莓花授粉,提高产量和质量;二是用最土、但也是最有效的方式,让游客相信这大棚里所种的草莓,是没有施用农药的。因为,凡是施了农药的植物,蜜蜂都不敢采蜜,蜜蜂是无法存活的。

  草莓里大棚与大棚之间的小水沟里,流淌着清澈见底的水,这是用来浇灌草莓的。周来国说,这水是从歌乐山上引下来的泉水,让水在大棚间流淌,也是要让前来采摘草莓的游客,亲眼看到这草莓是在无污染的环境下种出来的,吃起来放心。

  除此之外,草莓园内大棚边的一些边角空地,将进行绿化,使草莓园变成一个休闲小公园。

  别出心裁的营销方式

  近段时间来,在沙坪坝城区、陈家桥等地的一些超市门口,都能见到包装精美的、由周来国生态草莓园生产的草莓,供市民免费品尝。在品尝的同时,顾客会得到一张介绍他家生态草莓的宣传资料。

  “我们的营销,不靠吹得天花乱坠,靠消费者亲口品尝,认为可以,再到草莓园里来游玩采摘。”周来国说,通过这一独特的营销方式,已引来众多主城区的游客。

  在草莓园里的一些边角地里,还种植着一些没有施任何化肥、没打农药的蔬菜。

  凡是到草莓园里来采摘草莓的游客,都可自由地、免费采摘这些蔬菜。“其实,这也是我们的一种营销方式,让游客在采摘草莓的同时,也能亲手采摘到免费的绿色蔬菜,从而能够吸引更多的游客。”周来国说。

  记者感言

  知识产权能够创造好效益

  从浙江来的草莓园业主周来国,给我们的现代农业发展带来了一种全新观念:用知识产权创造好效益。

  据周来国介绍,他的草莓种植园,正常情况下每亩的年产量可达3000斤。通过游客到园里来采摘,均价在40元/斤以上。也就是说,亩产出在12万元左右。

  而这样高的效益,是通过知识产权保护获得的。

  现代农业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激励了更多的农业企业和业主,去创新技术、创新市场营销,让知识真正体现它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