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美丽家园【河南:建设系得住乡愁的美丽家园(图)】

  小溪、石板路、袅袅炊烟……还记得家乡那一幅幅温馨的画面吗?

  留得住青山绿水,系得住浓浓乡愁。四年来河南省财政投入52亿元资金,全力推进建设美丽乡村,记忆中的美丽家园正在中原大地跃然成真。

  建设美丽乡村有你的家乡吗

  “数数,咱们周口有几个乡镇进入名单了?”“不错不错,洛阳14个村(镇)又被列为试点了。”“许昌有28个村(镇)入选!”

  近日,一则来自省财政厅官网发布的信息引起了河南各地网友热议,网友们纷纷查找自己的家乡是否榜上有名。引起极大关注的这则信息公布了河南省2017年美丽乡村建设试点项目名单,共有321个村(镇)榜上有名。

  省财政厅有关负责人解释说,项目村(镇)可以按照美丽乡村试点标准进行建设,根据市县审核验收的工程建设进度,按比例分批拨付奖补资金。这一先建后补的财政支持政策,是在此前几年竞争立项经验做法的基础上进行的探索创新。

  随后又有一则消息传来,省财政厅下达7700万元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县财政奖补资金,用于支持济源市、永城市、长垣县开展美丽乡村示范县建设,从2016年开始,力争用2-3年时间,将示范县域内的乡镇政府所在村及重点中心村(特色村)基本建成美丽乡村,为我省美丽乡村建设提供可借鉴、推广的经验。

  “我们也在继续探索美丽乡村建设多种支持方式。比如开展农业综合开发与美丽乡村试点相结合的建设模式,比如开展美丽乡村示范县建设,实行点面结合建设模式。”省财政厅有关负责人说。

  据了解,河南2013年启动“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工作,重点培育建设美丽宜居小镇、中心村及特色村。截至今年年底,省财政奖补资金52亿元,实施562个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引导市县财政投入、村民筹资筹劳、整合其他财政涉农项目资金、带动社会资金投入约400亿元,美丽乡村建设取得显著效果。

  美丽乡村各有特点寻不同

  河南省是农业大省。截至2015年底,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46.6%,低于全国城镇化率9.5%。对于河南来说,要实现决胜全面小康,让中原更出彩,城市和农村需要协调发展,建设美丽乡村意义至关重要。

  禹州市浅井镇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扒村瓷窑遗址所在地,其扒村古玩市场开市后,熙熙攘攘的古玩市场与饱经沧桑的扒村伯灵翁庙、观音堂、清代民居建筑群、定远寨遗址等文物古迹相映生辉。

  这只是河南省美丽乡村建设的一个缩影。河南省财政资金支持各地依据实际情况,寻求特色带动发展。目前全省涌现出一些特色鲜明、成效显著的项目,呈现了多种建设模式。

  一是小城镇建设模式。以乡镇政府所在地建设为工作重点,四年来河南省共建设403个集镇区,完善了基础设施、提升了公共服务水平、整治了人居环境、促进了产业和人口的集聚。二是统筹城乡发展模式。如大力推进人口集聚、土地集约利用的鹤壁市浚县王庄镇等。三是发展特色产业模式。如打造特色农业、生态旅游等产业的信阳市平桥区郝堂村等。四是扶贫搬迁模式。如引导村民搬出大山,通过发展旅游达到脱贫目的的鹤壁市淇县灵山小镇。五是传统村落保护模式。如最大限度保留民俗民居特色、传承传统文化并留住乡愁的三门峡市陕县地坑院等。

  短短几年时间,在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信阳郝堂村等一批美丽乡村试点脱颖而出,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者。

  美丽乡村带来新突破

  现在,如火如荼的美丽乡村建设正在带来新气象。河南省通过建设道路、供电、通信、供水、供气等基础设施,以及对污水、垃圾处理等的综合整治,不仅使农村生活环境大为改善,还为产业的开发、集聚、升级创造了条件。

  “洛阳目前共有61个项目申报美丽乡村试点成功,累计争取上级扶持资金5.46亿元。这对我市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促进城乡一体化等发挥了积极作用。”洛阳市有关方面人士说。

  很多村(镇)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积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又用集体收入为村里修建公益设施,无形中提升了党员干部的威信。洛阳市孟津县送庄镇梁凹村村民梁松路说:“自从村里建起了休闲广场、农家书屋等文化设施,运动健身的人多了,聚众赌博、打架斗殴的现象少了,环境好心情好,村干部说话也管用了。”

  另一方面,财政资金支持美丽乡村建设也找到了新的突破点。在竞争立项的基础上,省财政厅将项目评审方式由竞争立项改为合规性评审,同时提前一年确定下年项目,今年9月底省财政厅组织专家完成了2017年项目评审,并下达启动资金1.28亿元。

  由于采取先建后补的资金拨付方式,财政奖补资金发挥了更大的使用效益,2017年美丽乡村建设试点项目立项数量由以前年度的100个左右上升到300多个,项目覆盖面提升200%,进一步促进了美丽乡村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