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出台蔬菜零售五大规范] 北京市五大水系

  社区菜市场、社区菜店、生鲜超市、综合超市和社区蔬菜直通车是北京市目前蔬菜流通的主流渠道。受北京市商务委委托,全国城市农贸中心联合会对北京市蔬菜零售业态行业规范进行了制定修订,日前发布了《社区菜市场(农贸市场)设置和管理规范》、《社区菜店设置和管理规范》、《生鲜超市设置和管理规范》、《综合超市销售生鲜农产品技术条件和管理规范》、《社区蔬菜(肉类)直通车设置和管理规范》,对社区菜市场、菜店、生鲜超市、综合超市、蔬菜(肉类)直通车这五大蔬菜零售业态进行了规范,旨在提高行业规范化、连锁化、便利化、品牌化、特色化水平,全面提升首都生活性服务业品质。

  据全国城市农贸中心联合会副会长、全国农产品购销标委会秘书长纳绍平介绍,此次对五大业态规范条款进行了修订。其中,针对社区菜市场,新发布的《社区菜市场(农贸市场)设置和管理规范》要求菜市场内蔬菜经营区营业面积不应少于市场总营业面积的1/3;初加工食品现场制售面积不小于12平方米,烘焙食品现场制售面积不小于20平方米;场内不得经营活禽;菜市场应设置价格、检验检测及食品安全等信息发布公示栏,公示食品安全信息,鼓励采用LED电子显示屏。

  纳绍平特别指出,菜市场经营者及摊位经销商不得转租经营,因为转租会增加实际经营者成本,导致菜价上涨。此外,规范鼓励菜市场与新型业态相结合的经营模式,“例如与电商合作、成为线下自提点等”。

  社区菜店生意小却承载着不少社区消费力,为居民就近买菜提供便利,但由于经营主体多为夫妻店,规范化管理尤其重要。根据《社区菜店设置和管理规范》,其经营场所面积原则上不宜小于30平方米。面积在50平方米以下(含50平方米),蔬菜经营面积不得小于总面积的1/2;面积在50平方米以上的,蔬菜经营面积不得小于总面积的1/3。

  北京市率先试行的蔬菜流通车,在方便社区居民家门口买菜的同时,也亟待进行规范化管理,以保证社区环境和社区居民的买菜便利性。根据《社区蔬菜(肉类)直通车设置和管理规范》,直通车应设立于相对固定的场地,应远离污水池、垃圾场(站)、厕所等污染源及有蝇虫孳生的潜在场所。进入社区的频率不宜低于2次/周,时间宜半天/次;单个企业车辆数量不宜低于30输,进入的社区数量不宜少于30个。经营主体应依法在工商部门登记,不得转租经营。蔬菜、肉类经营量应占到货品总量的70%,且不得经营非食用商品,价格不得高于超市同类产品正常价格。

  规范还指出,属地商务部门宜对社区蔬菜(肉类)直通车实行目录制管理,健全评价和退出机制,对不符合要求的经营主体应及时令其退出,并从目录中删除。

  据记者了解,今年初,北京市商务委发布的申报2016年度商业专项资金通知将促进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列入商业专项资金支持范围,支持农产品批发市场转型升级(爱基,净值,资讯),社区菜市场、社区菜店、连锁生鲜超市新建及规范提升,蔬菜(肉)车载车售企业进社区共五类项目建设,扶持资金从2.5万到500万元不等。

  北京市民买菜的渠道一直在升级,从最早的菜市场到超市、蔬菜直营店、生鲜超市。在蔬菜零售网点空白或不足的社区,社区蔬菜(肉类)直通车在特定时段、特定区域销售蔬菜、肉类等生鲜农产品,为社区居民提供便利和品质生鲜农产品。可以说,北京市社区蔬菜零售体系已经形成多渠道化布局,并通过基地建设、批发市场下探社区以及灵活的车载车售模式,打造了蔬菜零售闭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