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备忘笔记之故事梗概1:《乱世佳人》故事梗概及点评]

原标题:读书备忘笔记之故事梗概1:《乱世佳人》故事梗概及点评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以前看书,随看随忘。后来觉得,看一本书,还是记下一点故事梗概,以作备忘,这样或许能够战胜看书时相伴共生的遗忘。

这未尝不是一个读书的好办法。

这个习惯多少年就承继下来了,觉得是一个不错的读书方法。

平时晚上休息前,读一本书,然后用铅笔记下所读的内容梗概,第二天,可以看一下梗概,继续再一次阅读的进程。

一本书读下来,留下备忘的记录,日后再查书中的相关内容时,也能帮助记忆。

只是读书会不求甚解,有时记下来的梗概肯定不规范,不完整,不准确,但大体能够帮助记忆起当时阅读的内容。

总的来说,还是弊大于利吧。

《乱世佳人》读的是上海译文出版社的版本。当年是折价买来的书,一直没有读过,这一次读完了,写下了一个梗概。

日后陆续把这些读书梗概发在这里,用作备忘吧。有些理解错误的地方,也希望有意的读者给予指正与批评。

第一部

1、 斯佳丽和邻居家的孪生兄弟聊天,这两人被学校开除,不敢回家,近来追斯佳丽。与斯佳丽分别后,两人议如何逃避母亲责备,等天黑了再回家。

这个开头非常平淡,但是作者却写了无数遍,因为作者在写作她一生中唯一的一部小说时,是先写结尾,后写开头,这真是一种奇怪的写法。

这样倒过来写作,导致开头部分一直没有一个好的起点,作者就这么翻来覆去的写,最终写成了这么一种令人看了昏天黑地的开头。

美国小说不像俄罗斯小说那样,喜欢在开头部分,来一段风景描写,迅即地把读者带到特定的情境中。

美国小说注重描写人物关系,而小说开始时,人物蜂涌般地一窝蜂出场,就被作者安排进犬牙交错的人物关系描写中,令人摸不着头脑,读起来非常困难,所以读美国小说,往往在开始部分就被美国小说给带到五里云雾之中。

但读下去,便会发现后面的人物线索非常单一,描写心理非常深入。像《乱世佳人》这样的小说,读到最后,会感到作者在小说中穿插了非常鸡汤的励志企图,犹如一本通俗小说那样。

从《乱世佳人》写作时,写下的几麻袋手稿的艰辛情况来看,中国青年才俊作家韩寒一次性写成《三重门》,而且原稿上,看不到一句修改的痕迹,不打自招地说明了一个违背文学创作规律的真相,这也是韩寒日后跌下作家神坛的原因。

2、 斯佳丽等来父亲,父亲证实了村里的土豪阿希礼的婚礼事,看出女儿有心仪之意,劝她不要妄想,可找其他家族的人。两人一起回家,母亲出去为人治病。

3、 回顾父亲娶了年龄小很多的母亲,移到佐治亚州,培养斯佳丽的淑女风范。

4、 斯佳丽家中吃饭,女佣埃米怀孕,不知其父,父亲讨论要开除家里的监工,也就是与女佣有私情关系的男人乔纳斯。斯佳丽决定在派对上与别的男人调情,以逼迫阿希礼向她求婚(少女天真的好胜心态)。

5、 一家人去参加阿希礼的订婚,路遇邻居塔尔顿太太带四子同去,聊天,谈及阿希礼的近亲结婚颇有害(不断丰富人物。)

6、 斯佳丽向阿希礼求婚,阿拒绝,斯佳丽大恸,为报复向查尔斯(阿希礼妹妹之情人)调情,这时候,传来林肯组军攻打南方的消息。

7、 斯佳丽和查尔斯结婚,不久,查尔斯参军,患肺炎而死,斯佳丽生下遗腹子,成了寡妇,感到生活无趣,查之姑妈邀她去亚特兰大散心。

第二部

8、 斯佳丽到亚特兰大老公家姑妈处作客,带着孩子,到医院护理伤员,甚厌恶这种工作。

9、 斯佳丽去参加义卖,遇巴特勒,以高价让她跳舞。她大为兴奋,又假作矜持。

10、 不知谁写信告了她一状,老父亲来,欲带她回乡下,斯佳丽大惊,父亲见巴特勒,回来大醉,又输了钱,斯佳丽借此要挟父亲,父亲受女儿胁迫,无奈放过她不问。

11、 斯佳丽偷看阿希礼给玫兰妮的信,全是厌战失败情绪,自认为阿希礼仍是爱自己的,心满意足。

12、 巴特勒反对战争,让大家很愤怒,玫兰妮却支持巴特勒,认为与她丈夫厌战情绪相一致。

13、 巴特勒大谈战争必败,斯佳丽只得信他,不久,巴特勒走私货物回来,给了她一顶漂亮礼帽,斯佳丽大喜。

玫兰妮回来说,一个妓女捐物,斯佳丽在妓女处,发现巴特勒的手绢。

14、 大家去看阵亡名单,阿希礼不在其上,斯佳丽大喜,但也看到很多熟人死去,巴特勒说这名单明天还有。

15、阿希礼回来,斯佳丽一直期望能与他接近,但总无机会,阿希礼上前线之前,称南军将败,把玫兰妮托付给她。在阿希礼面前,她主动亲吻,阿希礼拒绝了她。

16、玫兰妮怀孕,斯佳丽大妒。又闻阿希礼失踪,托巴特勒去打听一下,才知被俘,因拒绝参加北方军队,而依旧关押。

第三部

17、北方军队进逼,南军对垒战壕。斯佳丽厌倦医院救护工作,逃了出来,遇到巴特勒,认为南军将败,又讽刺斯佳丽,斯佳丽生气跳下车子。

18、南军换将,难以守城,姑妈后撤,而大夫不同意,斯佳丽和玫兰妮离开城里。

19、斯佳丽路上厌恶玫兰妮,但迫于对阿希礼的承诺,一直照料之,遇到亨利伯伯后随队伍后撤。

20、亨利伯伯从前线来看望,预言战事不顺,巴特勒来,再次挑逗,斯佳丽大怒,斥之。

21、斯佳丽接家信,称妹、母亲均有病,迫切想回家,玫兰妮托付孩子,斯佳丽心情复杂地允诺为了阿希礼之故而款待之。

22、玫兰妮将生,医生请不到,斯佳丽到车站去请杰德大夫,杰德大夫忙于治伤员无空来,斯佳丽只得自己接生。

玫兰妮终于生下孩子,北兵将至,让女佣去找巴特勒来相助。

23、巴特勒来,带一马车,送他们出去,半路丢下马车,弃两人而去,称去参军。

24、斯佳丽驾车回家,见到父亲,但母亲已死,她犹豫不决,考虑再三,决心承担重振家园职责。

25、斯佳丽管理其庄园,高压对待佣人,力求保护庄园。

26、斯佳丽到方丹庄园去借粮,受到老太太的善待,回来组织收棉花,觉得前途有望。

27、北佬又至,斯佳丽让众人外出躲难,自己留守。她支走北军,房子却被引燃,玫兰妮回来相助,两人情感加深。

28、南军军需队来,与大家相处甚欢,其头目弗兰克向二妹求婚,斯佳丽无意见。

29、战争结束,各庄园凋敝,男人紧缺,邻居女凯思琳来报,意嫁给家中监工,可见其生存困难。玫兰妮想收留之,斯佳丽知无力养活他人。

30、家里来了一个叫威尔的士兵,帮助打理,想让妹妹嫁之,阿希礼回来。

第四部

31、弗兰克打听到有人想得到庄园,故意称斯佳丽欠税,斯佳丽感到生计日艰,向阿希礼倾诉并约私奔,阿希礼拒之,称要带妻儿离开。

32、家里的监工来,欲占有她的庄园,她只得去私会巴特勒,意图搞到钱。

33、斯佳丽和黑妈妈来到亚特兰大姑妈处,知巴特勒因扣了南方政府的钱及倒卖原因被关押。

34、斯佳丽打扮一新,到牢里去见巴特勒,巴特勒一番挑逗,斯佳丽亮出自己来的目的是借钱,巴特勒讽刺她以色相示人,是否对人人如此,斯佳丽深感受侮,愤怒离去。

35、回来的时候,路遇弗兰克,见他有钱,决定勾引他,出席芳妮婚礼时,她有意色诱他。

36、斯佳丽终于与弗兰克结婚,本来准备与他结婚的妹妹怒斥了她一通。她想买下锯木厂,巴特勒从牢中出来,前来相见,又对阿希礼一番嘲弄,还认为她骗人有术,斯佳丽因为有求于他,只好隐忍。

弗兰克不喜欢斯佳丽抛头露面,想用一个孩子拴住她。

37、乡下的汤尼来斯佳丽家,告知,一个黑奴欲强奸家里的弟媳,被他杀死,愤恨之际,到城里杀死从事解放黑奴的乔纳斯,然后逃到城里来。斯佳丽害怕,阿希礼也参与了这个行动。然后小说进行全景描述,介绍黑人解放给城市带来的后患重重。

38、斯佳丽一心做生意,不关心政治,北佬歧视黑人,真的很奇怪。巴特勒频繁出现,在斯佳丽外出时,保护她,并道明爱她,但语含讥讽,斯佳丽既依赖他,口上又斥责他。不久,父亲去世的消息传来。

39、斯佳丽回乡,威尔来接,提及父亲去世的原因,说是二妹为了得到政府的补偿,让父亲宣誓没有支持过南方,父亲明白过来,暴怒不已,骑马摔死。同时告知他准备娶二妹。因为只有此法才能留在庄园。

40、葬礼上,邻居三元老意图攻击二妹之不孝,出卖南方利益,导致父死,但是威尔息事宁人,讲了一番话,认为死者已经心安,平息了众怒,并借故让斯佳丽离开现场。方丹奶奶一番对阿希礼的指责,又击中了斯佳丽的软肋,斯佳丽反而分化了对父亲之死的痛苦。

41、斯佳丽想让阿希礼去经营自己的木厂,但阿希礼想到北方去,摆脱在斯佳丽面前的自惭心理。玫兰妮劝夫帮助斯佳丽。但阿希礼并不善管理,斯佳丽后悔生孩子耽误了管理工厂。

同时,略写威尔与二妹结婚。

42、斯佳丽生下女儿,同时爆发发黑人奸污白人女子,三K党杀了这个黑人,一时风气骤紧。玫兰妮荐了一个六十多岁的男人当马夫,因为他丑,所以人皆怕之,斯佳丽习惯了他,后知他当年杀了出轨的妻子而坐牢,南方释之当兵。他厌恶黑人。斯佳丽用囚徒做工,马夫不同意,不再为斯佳丽服务。

43、巴特勒突然前来,他已经听说囚徒做工的事情,再次语含讽刺,重点对准斯佳丽的心中男神阿希礼,认为他一无所能。斯佳丽恨之入骨。

44、斯佳丽在街上遇到山姆,他离开庄园之后,一直不见人影,斯佳丽想收留他,但山姆坦白,他杀了一个北佬。

斯佳丽对约翰尼管理木厂很是不满,尤其是他克扣食物,她想让他滚蛋,而约翰尼自己也准备辞职不干。

斯佳丽回来的路上,遇到有人非礼,山姆出手相救。

45、斯佳丽受到黑人侮辱,引发轩然大波。斯佳丽回到家里,觉得家里人异样,丈夫与阿希礼神秘外出,之后才明白,阿希礼前去参加三K党活动,报复那个侮辱人的黑人。由此受到政府的打击,阿希礼受伤。

巴特勒听到政府镇压消息后,赶来称阿希礼等人当晚在妓院,把受伤的阿希礼当成醉鬼扶了回来,也救了那些参加行动的男人。

但是斯佳丽的丈夫弗兰克却在行动中死去了。(这一节以斯的角度,表现家里人的神秘态度,没有直写家里人去参加叛乱行动,直到巴特勒把受伤的人带回,并假作证词,瞒过北军,才揭开真相。给人一种故弄玄虚之感,因为这么大的事情,不可能隐瞒得这么好。而参加行动的人,把真正的祸首归因于斯佳丽,因为是斯佳丽的到处乱跑,才惹起了祸苗。被伤害,引发众怒,也是自身责任。)

46、妓院老板承认当晚那些男人在他那里,斯佳丽明白真相后很后悔。

47、巴特勒来,向斯佳丽求婚,初不愿,但巴特勒以借钱为诱,斯佳丽答应,受到家里人的阻拦,巴特勒带斯佳丽外出游玩散心。

第五部

48、巴特勒带着斯佳丽到外地度蜜月,斯佳丽常做恶梦,准备建造豪宅,巴特勒明确底线,不准把钱输送给阿希礼。

49、斯佳丽的豪宅建成,大开盛宴,但过去的旧友,因为斯佳丽与北方政府过分密切,对她十分冷淡。斯佳丽调节与巴特勒的相互关系。

50、斯佳丽又怀孕,想打掉,但巴特勒坚要生下,不久,生下女孩,巴特勒欢喜异常,斯佳丽感到不可思议。

51、斯佳丽生下孩子终于能出行了,她来到锯木厂,看到阿希礼太过仁慈,而阿希礼则陈述了一想到她躺在巴特勒的怀里,就感到特别痛苦,使斯佳丽沾沾自喜,决定为阿希礼坚守贞操,回来就和巴特勒准备分居而睡,而巴特勒却一副无所谓的态度,斯佳丽又感到失意。

52、女儿没有受邀朋友的生日会,巴特勒意识到被当地人排斥,改弦易辙,渐渐地冷淡北方政府,百般讨好当地人,女儿二岁,因为怕黑,他在屋里点灯,并提前归来,减少喝酒。

53、阿希礼生日在即,斯佳丽与玫兰妮议给他做生日宴,斯佳丽前去工厂,见到阿希礼,情不自禁,两人相拥,被阿希礼的妹妹印第安发现。斯佳丽回来之后,绯闻传遍,而玫兰妮却在生日宴上,佯装不知,与斯佳丽一起招待客人,成功地制止了众议纷纭。

54、回到家中,斯佳丽担心巴特勒问罪,巴特勒声明他对肉体不在乎,但从没有得到她的心,让斯佳丽喝酒,酒后,疯狂上床。之后,巴特勒失踪,自陈到妓院处,然后带女儿外出。

55、玫兰妮坚信斯佳丽,力排众议,但城里因为对阿希礼的态度,分成了两派。而玫兰妮尽力弥合分歧。

56、巴特勒三个月回来,而斯佳丽怀孕,巴特勒出语不逊,斯佳丽大为伤心,从楼上跌下,玫兰妮照应之。

57、巴特勒找玫兰妮,主动借钱给她,让阿希礼收购工厂,以让斯佳丽脱身。

斯佳丽从乡下回来,巴特勒故意提到阿希礼要买厂,斯佳丽立刻答应。

阿希礼要清退囚犯工人,又与斯佳丽发生争执。(斯的确是不择手段,但她有高尚理由,就是为了生活得好一点。)

58、巴特勒经常外出活动,斯佳丽很为他担心,巴特勒则说此刻已经没有三K党,自己不过是采取正当手段,暗中支持南方的民主党人,采用合法的斗争,赶走了共和党的州长,政权重新回到南方人民的手里。(选举的胜利)。

59、巴特勒让女儿随心所欲,四岁时,骑马摔死。然后小说转入黑妈妈的视角,到玫兰妮处,求她去劝解斯与巴的争执事宜,巴不肯下葬女儿,玫兰妮前去,黑妈妈眼中看到巴终于同意下葬女儿。

60、斯佳丽平静下来,但巴特勒已经精神崩溃,她想再为他生一个,但他整天喝酒浇愁,斯佳丽也倍感孤独。

61、斯佳丽接到通知,说是玫兰妮因为怀孕,而濒临死境。斯佳丽赶回来,玫兰妮垂危之际,托付她照料自己的孩子及自己的丈夫,斯佳丽突然意识到,玫兰妮是自己的支撑,痛感不能失去玫兰妮。她见到阿希礼,阿希礼表白了自己对玫兰妮的爱,斯佳丽突然间明白,自己爱的阿希礼只不过是自己制造的一个幻象,为此释去了一直以来对阿希礼的不切实际的爱,她愿意坚守对玫兰妮的承诺,不再把阿希礼看成爱人,而视着一个孩子,照顾他。

62、斯佳丽大彻大悟,走进夜色,屋外大雾弥漫,她不自自觉地走回家中,才意识到自己真正需要的是自己的家,而家中的巴特勒才是此刻她最重要的依靠。她明白了两件事,一件事是玫兰妮一直爱着她,而自己也最需要她,同样,巴特勒也是如此。她回顾巴特勒一直以来对她的矛盾的作为,才明白了这背后包含着一种爱,她决定回到巴特勒那里,找到真正的爱。

(完全是一种抽象的形而上的顿悟。也是小说家共性的设计,那就是一直找的东西,就在身边。这一构思影响深远。)

63、斯佳丽回到家里,见到巴特勒,想重新获得他的爱,但是他的冷淡,给她浇了一盆冷水。巴特勒认为她从来没有爱过他,而他一直把她当成神一样,并为此痛苦不已。时至今日,他自陈自己的爱已经磨光了,这打消了斯佳丽重归于好的企图。巴特勒说他即将出国,后半生将在一种传统的文化氛围里,寻找自己灵魂的安宁,实际上反映了一个人到中年的男人不想折腾的内心动向,就像中国的李叔同中年出家一样。

斯佳丽倍感失落,她想到当年失意的时候,是回到家乡的庄园里,获得了再一次崛起的信心与勇气,于是,她决定回到她的庄园里去,她相信未来是能够把巴特勒重新寻找回来的。

小说就此结束。

这一结尾,其实影响相当的深远,反映出一个人一旦精神崩溃的时候,都会去寻找自己的精神领地,在那里重新获得自己振作起来的新的动力。

路遥的小说《人生》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这样的结尾构思。小说里的高加林在闯荡世界失败之后,重新回到自己的故土,在这里他希望舔净伤口,重新开启新的人生。

所以,总体来说,《乱世佳人》还是一部励志小说,小说里提到的一些观念与思想,今天仍大面积地出现在鸡汤文学的语词与语境中。

本文由“文学私秘”原创,揭密文化隐衷,袒现创作要津,把握人性意旨,透视灵魂真相,敬请指正。如要转载须征得本人同意,并请注明出处。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