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百货店瓜分社区商业大蛋糕(图)】 京城商业银行

  规避“食品沙漠”形成 贴近居民成生存法则

  在零售业深度整合的2016年,传统零售与新兴模式共同经历震荡,未来转型方向何在?在电商冲击下怎样生存?政策新机遇该如何把握?京城商业巨头近日齐聚2016年(第十届)北京商业高峰论坛,并一一给出答案。400余位传统零售企业代表、电子商务大佬、社区商业先锋以“社区商业新生态”为主题展开了思想碰撞。会上同期发布《2016北京商业发展蓝皮书》,呈现北京社区商业全方位发展蓝图。

  社区商业新生态现雏形

  如何看待社区商业?北京市商务委副主任申金升在论坛上表示,当前,在经济新常态下,供给侧改革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突破口。如何通过供给侧改革打造社区商业的新生态,做好社区商业将是促进内需、拉动消费的重要一环。

  《2016北京商业发展蓝皮书》(以下简称《蓝皮书》)指出,经历了一轮大浪淘沙,生活服务业O2O洗牌接近尘埃落定,社区商业在实体与电商、线下与线上的对峙中,逐渐衍生出大融合的局面。零售、电商、餐饮、养老等多重业态在社区内形成新生态的闭环。

  从行业和产业角度看,社区商业是社会消费最基础的组成部分。基础消费和民生消费通常在大都市中的占比较高,发达城市达到50%、60%,北京目前在40%左右,意味着社区商业今后有巨大的成长空间。从企业角度看,社区商业是企业和消费者零距离接触的方式,在当前“互联网+”背景下,谁能够占领社区商业,谁就能占据消费市场新的增长点。

  避免形成“食品沙漠”

  “食品沙漠”近期逐渐被人们关注,据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授陈立平介绍,在美国、日本等国家,500米距离范围内购买不到生鲜食品的地方被称为“食品沙漠”。陈立平提出,在我国,如北京等大型城市或将面临此问题。由于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一批农贸市场正在从市区撤离,一些社区逐步显露出食品沙漠化形态,社区食品的提供成为社区商业发展需要重视的问题。

  因此,在社区商业这块蛋糕上,专注走进社区的华天餐饮集团正在做出新的调整。据北京华天饮食集团总经理贾飞跃介绍,华天近期将对直营店菜品进行改造,研究适合老年人群的营养健康菜品。同时从整个居民消费需求出发,进行全面升级,在食品安全方面,门店实行明厨亮灶,让消费者吃得放心。在绿色健康方面,企业自主栽培绿色有机蔬菜,创新菜品,让消费者对“老字号”店铺耳目一新。

  全渠道经营成转型主流

  2016年是零售业转型升级的关键一年。百货业关店潮加剧,不仅本土百货收缩市场,华堂、马莎等外资百货也无奈撤店。在“互联网+”影响下,以消费者为中心、全渠道的经营逐渐成为转型的主流方向。

  超市发是典型的社区商业企业,提倡与社区保持温度。在商品上,由于包装商品没有温度,所以电商做得更好。而实体店尤其是社区商业企业距离顾客更近,通过强化冷食和热食品类,利用冷热温度打造社区生鲜大厨房。在服务上,很多门店在社区扎根已久,是顾客身边的老朋友,店员和居民经常打招呼、聊家常,拉近了与顾客间的距离,为社区商业送来温暖。

  销售水果的渠道十分丰富,包括综合超市、水果摊以及生鲜电商等。果多美董事总经理张云根表示,抢占离消费者最近的地方是果多美的生存法则之一,只有贴近消费者,同时专注水果的品质,企业做到了小而便利、小而精,既方便了消费者购买水果,又促进了企业经济发展。

  现代连锁化成社区商业趋势

  据介绍,北商研究院对社区商业的调查结果以及居民的需求,与北京市对生活服务业的统计相契合。根据北京市商务委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10个月,北京市生活性服务业服务网点连锁化率由2015年底的24.3%提高到今年10月底的29.4%,增长5.1%。可见,现代连锁化已经成为社区商业的趋势。

  为提升生活服务业品质,打造特色街区,北京市确定了首批8个生活服务业示范街区。按照相关规定,示范街区入驻门店中连锁经营门店总数不低于街区入驻门店总数的60%。未来北京市还将加速通过“互联网+生活性服务业”模式,提升生活性服务业品质。

  探路“互联网+”贴近百姓

  移动互联网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现在北京知名的社区商业企业也都在互联网方面有所动作。这些举措不是为了对抗竞争对手,而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当下正在变化的消费需求。北京稻香村常务副总经理池向东称,北京稻香村从一开始就把自己定位为贴近老百姓的品牌,很明确要做社区店,而且把社区店的标准、面积、选址规定得很清晰。“随着80后进入中年,80后、90后成为新生代的消费主力军,在产品结构优化和服务方式上一定要进行调整,也包括互联网。”池向东表示,不管有没有互联网,北京稻香村走到现在也需要转型,更好地适应新的消费需求,适应新环境。目前,北京稻香村不仅在天猫上有旗舰店,还依托门店入驻京东到家、百度外卖等O2O平台。

  《蓝皮书》指出,社区商业是O2O最大的栖息地,如外卖行业都是通过社区商业蓬勃发展起来,一些致力于改造传统商业互联网化的企业也越来越多。

  口碑网本地生活事业部副总经理蒋青称,“社区商业是多业态的小微企业,这些企业大部分面临着两低三难。两低即营销效率比较低、管理效率比较低;三难包括获客难、资源获取难、金融方面需求难。”蒋青表示,口碑网可以为社区小微企业提供便利、快捷的支付解决方案,同时结合阿里的大数据,为这些业态在不同的场景里面做不同的赋能。

  社区商业发展需“硬软快慢”

  反观,社区商业真正的核心消费者对于社区商业的满意度并不高。《蓝皮书》指出,社区商业存在品牌少、需求不匹配等痛点。比如在社区商业中,特色商业发展举步维艰。位于北京市石景山区某社区的一条台湾小吃街,开业时备受关注,但由于和周边社区居民需求不匹配,同时也没有太大的品牌效应,最终导致难以生存。

  申金升认为,社区商业发展需在“硬、软、快、慢”四方面下工夫。其中,硬,是社区商业发展需要一定的设施载体空间;软,是社区商业的发展软环境特别是标准化方面还有差距;快,是适应现代都市生活的需求;慢,是社区商业有别于其他商业业态,最大的特点就是贴近消费者、贴近生活。怎样让社区商业真正使消费者感觉到除了商品的品质,或者是使用价值的满足以外,还有心灵上的价值满足十分重要。

  申金升强调,目前,提升品质会是激发百姓新需求的重要渠道。模式创新,将会为探寻社区商业的新生态开辟新思路。重心调整,从过去简单的刺激需求到强化供给,有望成为实现京城社区商业跨越发展的新契机。